有的博主为将流量变现,向用户售卖药品、保健品或医疗服务等,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合规◆◆■?实际上■■★,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:禁止以介绍健康、养生知识等形式,变相发布医疗、药品■◆■■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。一些视频博主虽然在视频画面中说明自己不推荐药物与治疗方案◆■■◆★,却在评论区或主页隐晦地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★■■★◆■,诱导用户私下联络★◆。
此外,个人也应提升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■★★■★。专家提示,如果信息标题、用语以及界面设计有夸张的或者令人不适的成分■◆■◆,应当保持理性,尤其是发现视频具有商业意图。还应多方求证真伪,切勿盲目依据视频信息购买医疗产品或作出决定。
◆■★■“研究发现,老年群体信任假健康信息的比例是年轻群体的数倍。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量较大★■,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。同时,老年人容易形成固定且具有黏性的社交传播群体,群体内部成员对健康议题的高度关注★★◆■,助推了伪健康信息的迅速传播。”吴世文说。
实际上◆★,健康科普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,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对公众而言十分重要。吴世文表示,为吸引眼球而发布夸张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,不仅无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,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。
“科普信息的传播属于公共传播,有关部门应加强这类传播的监督管理。”吴世文认为◆◆,公共机构★◆★★■◆、医疗专业人士需要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更多科学的健康信息,压缩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空间◆★。◆■■■★“如何实现专业医疗知识的良性普及仍有待探索,但社会公众应注意,社交平台上即使是真医生分享的内容也只适合作为参考,求医问诊仍应当前往正规机构★◆■◆■。”吴世文说。
前不久,北京市的李女士压力很大睡眠不好,看了一些健康科普短视频后让她感觉状态更差了。“每次看到脱发相关的科普视频都很焦虑,于是跟着买食补、涂精华,但没什么效果。”她说,有的短视频制作者为了增加点击量◆■■★,夸大甚至编造脱发、失眠的负面影响◆★,十分影响心情。
传播广泛的健康科普短视频,有些能够带来知识增量◆■◆■,帮助人们更好管理健康★◆◆■★■,但有些贩卖焦虑、夸大风险★◆,影响人们正常生活。
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世文看来,这是一种“恐慌营销■◆★”。“一部分创作者会采用未被证实的信息进行内容创作◆■★,并通过网络传播开来。”吴世文认为★■,这些内容向观众特别是年轻人贩卖容貌◆◆◆★◆、健康焦虑,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,诱导受众使用非正规治疗方法、产品★◆★★■◆,或进行不必要的医疗检查。
山东临沂市读者张立美建议◆◆◆★■,短视频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★◆★◆,加强对健康科普账号的审核和监管★★。对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,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◆★★★,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、职业资格◆■■◆★、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★◆★◆,加注所属领域标签。
■★“这5种食物千万不能一起吃■■◆”◆◆■★★“平日多做这个动作■■◆◆,生病不用看医生◆★◆”……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,一些医疗科普★◆◆■★、健康养生的短视频颇受欢迎。传播广泛的健康科普短视频,有些能够带来知识增量,帮助人们更好管理健康◆★■◆★★,但有些贩卖焦虑、夸大风险◆■◆★,影响人们正常生活。
而当伪科普视频提供的建议被大众接受,还可能削弱公众对真正具有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的科普博主的信任。比如◆◆■■◆■,有些不具备相关知识的视频制作者会穿上白大褂■★◆■■◆,站在看似专业的背景前■■◆◆■■,以医生形象分享各种健康知识和医疗信息。对于辨别网络信息能力较弱的群体,尤其是老年人,更容易将此类信息视为“医疗权威”。
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172号 浙ICP备10021016号-1 Powered by Lebang
装饰材料:400-887-8773 健康家居:400-826-2831
市场监管部:0572-8406855
监事会:0572-8406378
COPYRIGHT© 2020 德华ag亚娱官网,Ag亚娱官网,ag真人在线游戏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172号 浙ICP备10021016号-1 全案策划:LEBANG